依标探精教,研思促优学——海安中学成功举办2025年“精教优学”公开教学活动
为加强校际教育教学交流,共同研讨新时代背景下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路径策略,海安中学于11月25日举办南通市“立学课堂”暨海安中学“精教优学”教学观摩活动。

本次活动由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南通市教师发展学院联合主办,海安市教育体育局和海安中学共同承办,精心打造了35节高质量观摩课,课程覆盖高一至高三三个年级,涵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政、历史、地理、信息、体育、美术、音乐、心理及科技教育共15个类别,实现了学段与学科的全面覆盖。





本次活动延续以往的做法,采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省内外近80所学校600多位老师现场观摩,甘肃、贵州等省外学校通过线上同步观摩研讨,构建了跨区域、立体化的教研共同体。本次活动既通过优质课例呈现了“立学课堂”的教学理念与 “精教优学”的实践路径,还邀请学科专家开设教研微讲座,围绕新课程标准落地、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度研讨,助力参会教师在互学互鉴中凝聚教学共识、提升专业能力。
语文学科



丁蓉老师执教的《小二黑结婚》,以“夺取封建小唱本阵地”为核心探究点,引领学生品“土味”语言,体悟人民争取当家作主的革命精神。贲玥老师执教的《文本的逻辑解码》,聚焦“文本逻辑”,结合高考真题训练语序调整、语意补写等题型,提升学生逻辑思维品质。严敏老师执教的《登泰山记》,以“修订百度词条”为支点,设置考据辨误、审美品读、精神顿悟三重进阶,实现学生从语言习得至灵魂共鸣的提升。
【专家讲座】



南通市教科院高中教育研究室主任、高中语文研训员袁菊老师认为三位青年教师功底扎实,教学设计精巧,能坚守语文育人本质,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真实生长,清晰展现了依标教学、依标而测的实践安排,呈现出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高品质课堂。袁菊老师展望了人工智能时代语文教学的全新画卷,勉励大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通过任务群驱动深度学习,回应新课标将信息化背景升级为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环境的核心意涵。
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仲剑峰主任全程参与了听课评课,高中语文研训员许思明老师主持了语文学科的听课评课活动。
数学学科






严倩老师开设的《对数函数的概念》从指数函数入手,通过类比推理,帮助学生建构对数函数的概念。叶妍老师开设的《一类递推关系的探究》,以谢尔宾斯基三角形为切入点,探究相邻两项之差这一类特殊递推关系的处理方法,加深了学生对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的理解。叶枝凤老师开设的《数列与解析几何的融合》从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得到系列点入手,依托递推关系,从数列角度研究解析几何问题,增强了知识分支间的横向拓展。
【专家讲座】

南通市教科院数学学科研训员祝维男老师对三节课作了精彩点评,并做《深化教材理解,推进数智赋能》微型讲座,提醒教师要紧扣教材整体设计,体现教学的一致性;把握教材核心概念,体现教学的针对性;构建教材知识网络,体现教学的融合性。
英语学科





尤小玲老师的《A beginner’s guide to exercise》以任务单为主线,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并加以创新,整节课设计巧妙,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孙凯航老师的《Acupuncture:magic needles》以“magic”为主线展开,注重课堂留白,引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产出成果丰硕。张于璐老师的《Themed Practical Writing: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围绕“What,Why,How”为主线剖析文本,回归课本、结合高考命题方向,搭建主题语境下的思维框架,引导学生输出自己真实的观点。学生在同伴互评环节点评到位,均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专家讲座】

南通市教科院英语学科研训员黄利萍老师从文本解读、教学理念与设计、课堂驾驭能力等方面对三位老师的课作了精彩点评,认为三位老师的课精妙设计、精深理念、精解教学、精简演绎。在此基础上做《聚焦素养,精教优学,提升能力》微型讲座。
物理学科






吉鹏老师执教《超重与失重》,从具体事例引入问题,通过生活中具体的场景让学生感知超失重现象,通过理论分析提炼出超、失重的动力学特征,在实际问题解决中深化超失重规律的理解。李颖老师执教《楞次定律》,从“下落变慢”现象出发,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感应电流方向变化的内在规律,在师生的不断追问中探求物理本质,在学生的主动讲解和展示中淬炼思维。黄伟老师执教《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利用实验演示回顾基本规律,让学生从规范作图入手夯实基础,通过模型的场景变化,提升学生在新情境中解决周期性问题的能力,实现从单个问题解答到一类问题突破的跨越。
【专家讲座】


南通市教科院院长、物理学科研训员徐卫华老师肯定了三位老师的课堂:“不追求华丽表象、贴近学生思维、关注核心素养和评价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关键问题》微型讲座中,徐院长提醒需要关注:①情境设计的科学性,无论是新颖情境还是传统情境,情境使用的目的都是服务于课堂目标的达成;②思维台阶的合理性,避免简单的师生直接互动,也不做无梯度的垂直跨越;③模型边界的准确性,自编、改编模型可以训练学生的能力,但不是所有的模型都能改动,要关注改动的条件和表达,避免干扰学生的思维。
化学学科






季春旭老师执教《未来能源—绿氢》,聚焦电解海水制氢技术,在实操探究与原理分析中,让学生触摸清洁能源的前沿方向。汪涛老师执教《补铁剂中铁的检验与转化》,基于生活情境,理解离子转化在实际中的应用,让化学知识对接生活场景。姜海娟老师执教《电化学视角下的金属文物保护》,锚定高考维度,融结构与原理于思维进阶,让课堂既接“考情”又接“学脉”。
【专家点评】

南通市教科院化学学科研训员王曙华老师从“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三个维度出发,强调教学应立足学生素养发展,聚焦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并在教学路径的探索中持续打磨、不断精进。同时也对三位老师的课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和相应的建议。
生物学科



陈云老师执教《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二轮复习)》,冯筱玥老师执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刘凯老师执教《光合作用的原理》。这三节课各具特色,不仅课程设计巧妙、情境紧密贴合实际学情,更通过精准的课堂引导,有效助力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逐步提升。
【专家点评】

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高中生物研训员史传燕老师从教学设计、创新形式和育人价值等多个维度,对三节课给予高度评价。她指出三节课能够聚焦模型思维,构建了包含解读、构建和评价模型在内的完整学习链条;贯穿整体情境,结合社会科学视角、科学史探究及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使知识呈现更加生动具体;融入科学探究元素,将课堂打造为思维碰撞的活跃场域。
思想政治学科




顾春香老师执教的《“职”有所安:如何保障“赶时间的人”的合法权益》,以“外卖员工伤理赔”真实案例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层层递进、情理交融,通过模拟政协委员撰写提案,激发学生公共参与意识,学以致用。朱玉老师执教的《美国政府“停摆”的背后》,以“美国政府停摆”与“中国五年规划”为双主线,对比分析中美政治体制与治理效能,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制度优势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路径。鲍潼老师执教的《“中国式民主”为什么能?——解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模拟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黄河保护法专题询问,沉浸式体验国家决策与监督过程,深化学生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理解。
【专家点评】

南通市教科院政治学科研训员成洁老师作精彩点评,指出法律素材需注重严谨性、细化细节处理,任务设计应规避交叉问题、优化设问规划,教学中可灵活运用项目化学习、行走的思政课等多元方式,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真正践行“无价值不教学,无情境不教学,无思维不教学”的教学理念,为新课程修订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与方向。

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政治学科研训员洪乐老师进行总结,明确课程拓展需以课标为核心标准,无课标依据不随意拓展,确需拓展需配套文字材料辅助理解;提出课堂需进一步优化氛围,兼顾教学的深度、透彻度与趣味性,切实落实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要求,持续推进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
历史学科






袁桂花老师执教的《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家国情怀的角度立意,以“觉醒年代的青春答卷”为主题,开展情境教学,追求育才与育人的统一。贲呈阳老师执教《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以棉花帝国的变迁为线索,折射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实现了情境和教材的有机交融。许丽婷老师执教《抗日战争》,紧紧围绕“中共的中流砥柱地位”这一主旨,突出价值引领,坚持做中学,实现了课堂与高考的有效衔接。
地理学科



邹钰老师执教的《土壤的形成》让学生通过实验去观察土壤,并以海安土壤为例探究成土因素,在用好乡土案例的基础上,着力提炼学生的地理思维模型。张伟老师执教的《流域内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引导学生自主构建逻辑思维链,并通过真题进行实践应用,助力学生能力实现螺旋式上升。蔡璐老师执教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以河南焦作为例,引导学生将因地(时)制宜思想应用到产业转型,实现从“个案学习”到“方法论迁移”。
【专家点评】

南通市教科院地理学科研训员成丽老师充分肯定了三位老师扎实的专业功底与教学创新意识,尤其在区域认知与实践融合方面成效显著。建议后续进一步凝练教学语言,优化课堂节奏,打造更具示范性的地理精品课堂。
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地理学科研训员丁生军老师希望各位老师继续保持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在深耕课堂中实现自我超越,共同推动地理教育质量迈向新的台阶!
体育学科




于兴帅老师执教的《三门球——传接球技术》,教学新颖,学练赛一体,重视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全面发展。学生展现出高昂的比赛热情,战术讨论更加深化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专家点评】

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体育学科研训员王进老师指出,授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姿教态自然得体,能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良好互动关系,课堂氛围融洽,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与引导;同时提出改进方向,规范场地布置,保证充足的传球距离,增加传接球的活动路线,适当压缩单一技术的重复练习时间,增加战术演变,注重实战比赛。
美术学科





包霞老师执教《基于海安老街案例的城市更新艺术探索》,带领学生运用文化遗产价值标准,评价海安三条街的更新策略,并基于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创造性地提出了兼具保护科学性、功能合理性与艺术表现力的综合性策略。
【专家讲座】

南通市教科院美术学科研训员王爱春老师对课程进行了点评,并重点在其微型讲座《本土文化赋能课堂教学的实践路径》专题分享中,系统阐述了如何在大单元教学视角下,有效融合地方历史文化、建筑美学与艺术创作,为学生艺术素养的培育提供了可借鉴的落地路径,实现了美育与文化传承的有机统一。
音乐学科



林丽瑗老师执教的《让传统听见未来》,以“中西融合、传统创新”为核心主题,引导学生从演唱旋律、创编节奏等活动中,体验现当代音乐的融合性、创新性和文化性,跨学科关联自然流畅,文化内涵挖掘充分。
【专家点评】

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音乐学科研训员吴丽娟老师在各校教师代表发言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彩点评,认为本课核心素养导向明确,主题聚焦且深刻突出,紧扣新课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要求。
心理学科




张艳老师执教《认识并塑造自己》,以“乔哈里窗”理论为框架,借助OH卡这一互动工具,引导学生踏上了一段深入而富有启发的自我探索之旅。
【专家点评】

南通市教科院心理健康教育研训员符小斌老师在评课中,对本节课清晰的教学逻辑、新颖的活动设计以及深刻的育人价值给予了高度肯定,并以此为例,对今后心理课程的优化与发展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指导建议。
信息技术



王永恒老师展示的课题是《用户自定义函数》,巧妙结合学校运动会跳远项目的出场顺序求和、提取最好成绩场景,融合循环、判断、列表等知识点,引导学生编写自定义函数并调用,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能力。
【专家点评】

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信息技术学科研训员郑明达老师作了精彩点评,2该课以跳远项目的情境为主线贯穿全程,构建了“实际问题→数学建模→编程实现”的完整思维链,让学生在编程实践中去解决生活问题,充分体现自定义函数对实际数据的处理价值。
科技教育







苏俊老师执教的《行星的运动》,把AI技术熟练地应用到物理课堂,引导学生利用AI分析天文数据,并从数据总结出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与学生参与感。张志尧老师执教的《AI赋能无人机编队飞行》。引导学生分两组探究无人机编队波形飞行,体验 AI 在队形设计、无人机坐标生成、效果图绘制等环节的应用,拓宽AI运用场景。顾军老师执教的《机械传动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学生运用CAD、SW进行模型设计,用激光雕刻机切割出自己所需要的模型,用3D打印机打出自己所需要的零件,用车床车削出转轴,用铣床铣削出键槽等,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了机械原理。
本次公开教学活动是又一次成功的教学实践与研讨,它为我们未来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课堂教学研究,聚焦“精教”与“优学”的有机统一,不断追求教学质量的卓越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
让我们携手共进,在教育的沃土上精耕细作,共同谱写海安中学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